大館藝術家工作室駐場計劃2021-22

大館藝術家工作室駐場計劃

大館藝術家工作室駐場計劃

岑愷怡 再一轉眼

太陽下山後,可以帶我走一次你回家的路嗎?

日期及時間

2021年3月1日 - 2022年8月31日

地點

已婚警長宿舍

費用

免費

簡介

大館駐場計劃的藝術家工作室設在大館歷史悠久的前已婚警長宿舍(第六座),可接待藝術家、表演工作者、藝術從業員、策展人、建築師、研究員、作家、教師和學者。為了與大館的多元化教育及公共項目並肩前進,駐館計劃將擴大項目策劃的深度,為藝術家、藝術專業人士和公眾建立廣泛聯繫,鼓勵更多的跨媒介或跨界別學科合作,促進香港藝術及文化的繁榮興盛,使藝術家和專業人士能發揮創意,並受惠於大館及其合作夥伴的協力支持。此外,駐場藝術家也可積極獻策,令大館的節目更能深入社區,滿足公眾的需要。

最終獲選20-21駐場計劃的十組申請人為陳子雯(藝術家)、常羽辰(藝術家)、董顯亮(研究員、劇場實踐者)、耳製涼房(藝術家組合)、IHAVENTSTARTEDEITHER(藝術家組合)、黎玉清(演員、研究員)、梁莉姿(作家)、文美桃(藝術家)、岑愷怡(藝術家)和王鎮海(藝術家)。


駐場藝術家

王鎮海
董言
耳製涼房
IHAVENTSTARTEDEITHER
岑愷怡
陳子雯
文美桃
梁莉姿
鄺展維
劉清華
o!sland
陳惠立

駐場時間:05.2022-08.2022

大館歡迎居於香港的藝術家王鎮海參加我們的藝術家工作室駐場計劃。

王鎮海畢業於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主修批判性跨媒體實驗室。其作品主要涉及聲音和電子零件。他視坦白為創作原則,以悲憤作為創作源動力,希望透過創作思考如何展現科技媒界獨有的無用之用及敘事方式。他於2018年獲第二十三屆ifva獨立短片及影像媒體比賽「媒體藝術」組金獎。

作為句點藝術群體成員之一,王鎮海打理藝術空間「據點。句點」的大小事務。他也處理與聲音相關的工作作爲副業。

駐場時間:25.06-25.07.2022

大館歡迎居於香港的研究員董言參加我們的藝術家工作室駐場計劃。董言(董顯亮)2020年畢業於香港城市大學中文及歷史學系。

在此次駐場計劃中,董言將思考自己能在學術研究與表演藝術的聯結中做些什麼,香港的特定場域藝術(site-specific art)則是提問的原點。在此框架下,如果將大館視為「特定場域」,創作者將面臨諸多挑戰。譬如,大館本身如何在這些藝術作品中得到體現?如何處理大館演藝空間與周邊社群生活的關係?使用大館古蹟的限制和邊界在哪?大館中的建築、雕塑、視覺藝術與表演藝術如何溝通?表演藝術又怎樣突破自身的時間限制,參與到大館常態景觀的建設中?

董言希望對近幾年大館的表演藝術製作展開初步的回顧性研究,在此基礎上,策略性地觀察、參與2021年秋季「大館表演藝術季:SPOTLIGHT」—— 一方面持續觀察節目製作、演出的實際情況,另一方面與主辦方、藝術家討論更多關於大館這一「特定場域」的理念。討論過程本身即是該次駐場創作。

駐場時間:04.2022-06.2022

大館歡迎居於香港的藝術家組合耳製涼房參加我們的藝術家工作室駐場計劃。

耳製涼房於2009年成立,是耳屎人(Eastman)和涼瓜(梁嘉賢)用來創製作品的小房間,亦是兩位成員共同創作的單位名稱。二人使用陶泥、布料、現成物等物料製作雕塑,把日常未能實行的創作奇想,以輕鬆手法呈現 。她們曾參與的展覽包括個展《面青花》(藝途畫廊 ,2014年)、聯展《玩‧想》(合舎,2018年)、《Boing!! 夏令藝術市場》(奧沙畫廊,2013年)及公共藝術計劃《非凡﹗屯門河》(2020年) 等。
 

駐場時間:15.12.2021-14.03.2022

大館歡迎由羅巧彤及李心怡組成的香港藝術組合IHAVENTSTARTEDEITHER(「我都未開始」)參加我們的藝術家工作室駐場計劃。兩人擁有相似的藝術觀,但性格及個人經歷迥異,引伸出截然不同的創作規律。

羅巧彤及李心怡皆於2016年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之後便持續開展合作項目:於2017年共同策劃展覽《--/--/--》、 於2018年在安全口畫廊發起聯展《靜觀默察》,以及於2019年參與香港藝術中心「Creators for Tomorrow 計劃 2019」,策劃聯展《一些恆常》。她們期望在對日常的反覆閱讀中找出引發彼此共鳴的一霎,並透過藝術這個共同語言與觀眾分享。

駐場時間:27.09-31.12.2021

大館歡迎居於香港的藝術家岑愷怡參加我們的藝術家工作室駐場計劃。

岑愷怡是一名雕塑家和哲學博士研究生,同時兼任大學講師及1a空間策展小組成員。她生於香港,於香港浸會大學取得視覺藝術學士及碩士學位,並獲美國耶魯大學頒發雅禮藝術獎助金。她致力運用各種媒介創作,包括裝置藝術、公共藝術、雕塑和文字等;專研根據特定場地,以遊戲為本,將尋常物作爲媒介和隱喻,探討存在本義及參與式美學。岑氏曾參與本地及海外的展覽項目,如典亞藝博、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美國紐黑文國際藝術與創意節、《Inside Burger Collection》等 。

駐場時間:  17.06-16.09.2021

大館當代美術館歡迎香港藝術家陳子雯參加我們的藝術家工作室駐場計劃。陳子雯的作品多以身體為命題,嘗試通過雕塑或裝置的形式,探討人類原罪及其淨化,當中牽涉死亡、性、暴力、宗教、犧牲、神話與禁忌等制約。她的作品試圖明言軀幹脆弱,卻必須應對「生存」的大量苛索,堅持與「活命」磨合共處;此過程充滿命運的矛盾,更伴隨著恐懼與悲愴。陳氏著重以自身經驗為創作起點,同時在藝術實踐中讓原材料得以轉化,從中發掘肉體的新潛能,最後達至形而上的踰越。

陳子雯的母親及其他家族成員曾服役大館洗衣房幾近七十年,故此大館藝術家駐場計劃於她意義非凡。陳氏將研究目標鎖定在對「回憶」與「歷史痕跡」的搜羅記錄,旨在向昔日草根階層(諸如漂洗婦及清擦軍靴工人)的勞動作致敬,透過藝術創作把謙遜的營生物化成敬意符碼。她尤其關注洗滌衣服及擦亮皮鞋過程牽涉四肢的重複互動,以及身體如何善用簡陋的器皿和工具,希望能將此中的淨化過程(比如把骯髒的制服清洗後熨燙得完美挺直)逐一展現。小城舊事,曲徑通幽……陳氏透過大館古蹟這條填滿往昔的「時光隧道」,呼喚公眾將小市民曾經滴淌的辛勞汗水,凝聚昇華為神聖的體驗。

陳子雯畢業於美國馬里蘭藝術學院(藝術學士)、倫敦大學金匠學院(深造文憑)及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藝術碩士)。她除了參與過本地及國際個展和群展外,也為電影和劇場擔任美術指導和服裝設計。

駐場時間:01.04-30.06.2021

大館當代美術館歡迎香港藝術家文美桃參加我們的藝術家工作室駐場計劃。文氏的創作以物料出發來講述事件或事情,並從技術層面開發各種媒介。其作品主題由身體的親密性遊走到城市的景觀,探究城市化的生活與消逝的事物。她善用物化、複製、重塑以及量化的方式,令觀衆從新的角度注視人、生物與死物,並關注其脆弱性與沉默性之間的關聯。

在本次駐場計劃中,文美桃以「靜默絮語」為題,想像在瘟疫之時,房間中的絮語蔓延之際,如何記錄城市中那些「意識流動前與後」的肢體動作、聲音、語言和情感的轉變。她也想在靜默勞動中探討香港這座城市的異常變化,以作為在高壓情緒中自處的方法,並重整那片位於同一空間卻已處於不同時代的場域。

文美桃於2017年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及香港藝術學院藝術學士學位,主修繪畫。自2016年起舉辦了數場個人展覽:《洗衣店》 (A walk with A3,香港)、《彼岸之地》(據點.句點,香港)及《沈積暗湧》(艺鵠藝術空間,香港)。她的作品亦曾於國內外的群展中展出,如 《原始感覺藝術祭 – 2016》(大町市,日本),《類聚集》(非常廟藝文空間,台北), 《像是動物園(2)》(香港醫學博物館, 香港),《大風吹》(Rossi & Rossi,香港)及《字裡行間》(安全口畫廊,香港)等等。

駐場時間:10.03-07.06.2021

大館當代美術館歡迎香港作家梁莉姿參加我們的藝術家工作室駐場計劃。梁莉姿生於1995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副修文化研究。曾獲文學獎多項,作品散見文刊,希望以書寫叩問個體與時代的關係。現為香港電台CIBS節目《香港文學十三邀》製作人暨主持。著有小說集《住在安全島上的人》(2014)、《明媚如是》(2018)及詩集《雜音標本》(2017)。梁氏於2020年獲第十四屆香港藝術發展獎藝術新秀獎(文學藝術),同年獲邀參與新加坡作家節。

在本次駐場期間,梁莉姿將開展一個新的書寫計劃《自身的囚徒》。大館前身為中區警署建築群(包括前域多利監獄),長久以來象徵「關押」和「隔絕」;如今可視而實在的牢籠雖已轉型,然而「無法離開」、「看守」的情緒卻成為許多人的日常。近兩年來,時局動蕩與疫症下,一些城內的人被遏止離開;同時在資本與權力建構的秩序中,眾人不得不按捺欲望,防範「出逃」與「悖德」。 

是次書寫計劃希望以虛實相交的筆觸,記錄我城生活,擷取成人物視點,寫出其內在之拉扯狀態;同時與城市歷史並置,對照出昔日囚徒物理上的「不自由」、「隔絕」與現今眾人外在與內在的「束縛」、「隔離」如何微妙呼應,彷如鏡中倒影。

駐場時間:01.07.2020- 28.02.2021

大館當代美術館歡迎鄺展維參加我們的藝術家工作室駐場計劃。鄺展維是香港土生土長的作曲家,創作範疇包括管弦樂、合唱以至為各種室樂組合及獨奏者而寫的音樂作品。近年其音樂作品曾於日本、瑞士、意大利、法國、德國、葡萄牙、西班牙、韓國及香港等地之藝術節及音樂節中演出。鄺展維於2020至2021年樂季擔任香港小交響樂團之駐團藝術家,並於2020年年初於蘇黎世進行為期四個月的藝術家駐留計劃。

鄺展維的創作中也有打破演奏廳範式的音樂作品,探索將音樂作為一種體驗處境的創作方式。鄺氏不僅創作過數個場域特定音樂作品和聲音裝置,亦曾與來自其他範疇的藝術家多次合作。2018至2019年,鄺氏於《聽得見的城市》擔任策劃及作曲,與香港創樂團、聲音掏腰包及視覺藝術家鄧啟耀合作,為香港多個非音樂廳場地創作一系列名為《亞特拉斯》的場域特定作品。

在本次駐場計劃中,鄺展維將創作《安魂曲》,在大館此文化社區中構建一個以音樂為載體的虛構儀式,延伸其對場域特定音樂的探索。

駐場時間:01.07.2020-14.02.2021 

大館當代美術館歡迎劉清華參加我們的藝術家工作室駐場計劃。劉清華於1991年生於香港﹐於2014年獲得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文學士(榮譽)學位。她探索城市的景貌及身體的記憶,著眼於人與城市之間的關係和距離,常將人聲、筆跡等生活痕跡融入作品之中。劉氏也關注不同媒介的獨特性及其質感之可塑性,作品涉及錄像、動畫、裝置等元素。她為本地藝術實驗群體「據點。句點」的成員。

在本次駐場計劃中,劉清華將開展新項目「Fragment Transition: River」。項目由河流的概念出發,不僅研究香港的河流,也會關注人體内的「河流」──血脈。河流見證著歷史,也常被用來比喻時間的流逝。此計劃將用實驗性的錄像藝術和動畫,拼凑個人生活和城市空間的碎片,以一窺城市發展的宏觀進程。

駐場時間:11.12.2020-03.03.2021 

大館當代美術館歡迎黃加頌和Benjamin Ryser(o!sland)參加我們的藝術家工作室駐場計劃。他們透過在不同國家離散的群落中與在地人共同生活(有時也合作創作),以影像、錄像、聲音、文字和故事為載體,從私密的個人經驗出發,拼湊出當下的社會狀態,並對人類未來的共同願景作出提問。

在本次駐場計劃《尋找光的歸處》中,o!sland從光和與之伴隨的陰影等概念出發,並以光影作為故事敘述的載體。他們將以香港社群為中心和視點,透過個人故事凝視時代和歷史、編織其面貌,並探索影像與城市空間、聲音的關係,以富有詩意的手法探索影像計劃如何作爲社區的要素,活躍在社群裡。項目的重點活動是進行田野調查和訪談,透過家族照片和錄音去敘述不同人的故事,表達創作者凝視香港不同世代時所見的光茫與黑暗。

他們的研究聚焦於後殖民、歸屬感、身份錯置和距離的體驗等議題,近年主要關注並遊居於台灣太魯閣原住民部落、瑞士蘇黎世的移民社群和香港社區中。其作品存在的形態和時間長短也會隨著社群中的人和環境空間而改變。他們嘗試在傳統藝術空間之外為影像、錄像和聲音尋找進駐和歸屬的地方,並嘗試以作品形塑空間的意義及空間與參與者的關係。他們曾關注的事物包括閣樓中被時間遺忘的家族相簿、掛在田中央的收音機、心底的記憶等。

駐場時間:01.12.2019-23.06.2020

大館當代美術館歡迎陳惠立參加我們的藝術家工作室駐場計劃。陳氏常常受自身經歷和私藏品等啓發,以批判角度描繪日常生活中的荒誕奇趣之事。他善用簡單材料,以趣怪幽默的手法呈現嚴肅的題材,激發觀衆對日常物件另眼相看。

在本次駐場計劃中,陳惠立將延續他對泳池文化的研究,重點對比香港中西區各公共泳池的歷史、使用情況、建築特色及周邊環境,探討泳池作爲微型社會如何折射現實。他也將第一次實驗以藝術家書籍作為創作媒介。

陳惠立於2011年畢業於英國伯明翰大學,主修視覺傳意設計。他曾參與多個畫廊和藝術機構的展覽,包括《I Cannot Wait For Three Months 》(伊斯坦堡halka sanat projesi,2019)、《如果你是孛羅》(香港藝穗會,2019;紐約視覺藝術學院,2018)、《細菌培育室》(香港醫學博物館,2019)、《你在煩惱甚麼》(香港 chi art space,2016)、《過去式》(香港奧沙畫廊,2013)等。